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

安全、快速、便捷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,支持超过1000种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。

24h 交易量
$8.5B
用户
15M+
币种
1000+

买卖 u 币是洗钱吗?法律边界与行为定性分析

u 币通常指虚拟货币中的 USDT(泰达币)等稳定币,因其与法币挂钩的特性,常被用于加密货币交易中介。买卖 u 币是否构成洗钱,需结合行为目的、资金来源及法律规定综合判断。

从法律定义看,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、恐怖活动犯罪、走私犯罪、贪污贿赂犯罪、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、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,通过各种手段掩饰、隐瞒其来源和性质,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。我国《刑法》第 191 条明确规定了洗钱罪的构成要件,核心在于 “明知是犯罪所得” 而协助转移。

若买卖 u 币的资金来源合法(如个人合法收入),且交易目的是用于正常的虚拟货币投资(尽管我国禁止此类交易),一般不构成洗钱。但实际操作中,u 币常被不法分子利用。例如,诈骗分子将赃款购买 u 币,通过多次转账拆分后兑换回法币,掩盖资金真实来源。这种情况下,为其提供买卖渠道的行为人,若明知资金为犯罪所得仍协助交易,则可能构成洗钱共犯。

2022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明确指出,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,扰乱经济金融秩序,滋生赌博、非法集资、诈骗、传销、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。司法实践中,多地法院已将虚拟货币交易纳入洗钱风险监管范围。例如,2023 年某案例中,被告人通过买卖 u 币帮助他人转移电信诈骗资金,被认定为洗钱罪,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。

买卖 u 币的洗钱风险还体现在交易匿名性上。u 币交易依赖区块链钱包地址,虽可追溯但难以直接关联真实身份,为洗钱提供了便利。部分平台甚至提供 “混币服务”,故意混淆交易记录,进一步增加监管难度。普通用户若在非正规平台买卖 u 币,可能无意中成为洗钱链条的一环 —— 例如,购买的 u 币源自犯罪所得,后续出售行为可能被认定为 “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”。

需注意的是,我国禁止任何虚拟货币的代币发行融资和交易活动。买卖 u 币本身已属非法金融活动,即便不构成洗钱,也可能面临资金损失、平台跑路等风险。而一旦涉及为他人转移不明资金、收取高额手续费等行为,极易触碰洗钱罪红线。

综上,买卖 u 币是否构成洗钱,关键在于是否涉及犯罪所得。但无论何种情况,买卖 u 币均属高风险行为,既违反金融监管规定,也可能卷入刑事犯罪。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选择合法金融渠道,是避免法律风险的根本途径。

加密货币知识学院
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